關懷社會

乘載社會,發展在地
台灣高鐵希望透過自身企業影響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實踐社會公民的責任。2023年本公司投入社會關懷之贊助金額近新臺幣1,500萬元,盡心貢獻一己之力促進臺灣在地共好。
我們亦長期支持鐵道文化的保存,投入推動在地藝術發展,2023年支持「台灣高鐵藝術計畫」、「民國110國慶大會贊助案」、「民國111國慶大會贊助案」以及「民國111年國慶晚會贊助案」,榮獲第16屆文馨獎之常設獎「金獎」;更多有關高鐵深耕藝術與文化、促進社會關懷及推動生態復育等專案或計畫將於接續小節說明。
深耕藝術與文化
高鐵於2015年起持續推動「藝起來高鐵」專案,邀請具表演經驗之學校、藝術團體或個人於全台車站進行演出。截至2023年底,專案推動演出場次已達658場、累計約19,000人次於高鐵各營運據點進行演出,提供旅客近距離接觸藝文表演的機會,向大眾推廣台灣藝文之美。

台灣高鐵公司積極保存鐵道文化,自興建期便有計畫著手收集各種文物,成為軌道業文物蒐集的先行者。本公司於2003年展開「台灣高鐵文史典藏計畫」,將蒐集文物展示於「台灣高鐵探索館」,保存台灣高鐵從無到有的歷史見證。2017年1月5日於桃園高鐵運務管理中心內設立正式館址,統計至2023年已有超過223,007人次參訪,高鐵探索館儼然成為鐵道新文化與開拓公共服務平台的重要據點。
台灣高鐵核心系統承商自日本引進世界第一次商用運轉的高速鐵路系統-0系新幹線列車,將其改造為「限界量測車」,於2004年8月運抵台灣,進行高鐵全線的建築限界量測。通車後功成身退暫時停駐於六家基地內,而後更轉贈台灣高鐵公司典藏,於2018年啟動文史調研及整飭計畫,修復後移置台南車站廣場,並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戶外展示。改造之0系車輛因檢測探針環繞車身,承商工程師恭維其如日本江戶時代最高等級藝妓-花魁的髮簪,暱稱其為「花魁車」,也成為台灣高鐵第一輛整修陳列歷史車輛「花魁車地景公園」名稱的由來
為擴大台灣高鐵探索館的受眾範圍,配合「花魁車地景公園」啟用同時推出「數位探索館」,提供VR導覽主題區,能不受地域限制,感受身歷其境、自由探索高鐵故事及鐵道知識的樂趣,上線後已累積7.1萬人次的瀏覽次數

促進社會關懷
台灣高鐵長期關注弱勢族群發展,積極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自2010年起我們與多個基金會合作,實施「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的公益活動,將募得款項全數交由年度合作單位統籌運用,2023年為止活動已連續辦理14屆,累計募得善款超過新臺幣1.66億元,成功扶助超過3萬位需要幫助的孩子。其中,2023年台灣高鐵公司與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合作募款金額近新臺幣685萬元,透過學習計畫走向美好未來。

自2012年以來,台灣高鐵於總公司及各車站舉辦「寒冬送暖 捐血傳愛」公益活動,眾多熱血員工、愛心旅客及民眾的積極參與為社會增添了不少溫暖。2023年共有高達2,328人次響應,募得3,503袋熱血;多年之捐血活動累積募得超過上萬袋熱血,為血庫存量不足的寒冬時節的注入滿滿的暖流能量。

自2009年起,台灣高鐵開辦「微笑列車」專案,與各地非營利組織及社福機構合作,協助弱勢族群以免費或優惠票價之方式搭乘高鐵出遊,讓他們能感受臺灣不同縣市的風土人情以及美景。截至2023年為止,「微笑列車」專案已協助863個弱勢團體,合計148,504人次搭乘。

台灣高鐵自2008年起辦理「高鐵營隊」寒暑假活動,提供年輕學子深入了解鐵道產業的管道,提供學習鐵道產業專業知識的機會。營隊活動以學齡分為大專組、高中職組、國中組及國小組等4個組別,寒假期間每組舉辦1梯次,暑假期間每組舉辦2梯次,全年共計舉辦12梯次,2023年度共計299名學員參與,獲得學員熱烈迴響。

推動生態復育
台灣高鐵為守護水雉的棲息地與生存,與政府及民間團體共同設立「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積極與專家學者合作,也推動志工參與。過去22年以來,台灣高鐵已挹注超過6,989 萬餘元之經費於水雉復育行動,而根據臺南市野鳥學會統計資料,園區內棲地水雉族群數量已由2000年的單年繁殖成長9隻(雌鳥、雄鳥、雛鳥成長總數)大幅提高至2023年單年繁殖成長87隻;隨著水雉棲息面積擴大,大臺南地區之水雉數量由2009年275隻,成長至2023年為2,882隻,可見高鐵水雉保育工作的推動成效,也為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力。
同時,台灣高鐵推動生態教育,協助製作園區解說教材並設計展示區與互動區,完整呈現復育成果。「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成立至2023年已有近28.5萬人次入園,不僅提供民眾認識水雉生態,亦獲得國際生態保育單位的認可,成為少見之「開發與保育共存」成功典範。
台灣高鐵公司響應2050淨零目標,自2022年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攜手辦理「共植美好-低碳永續行動」,發揮社會影響力,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於2023年4月21日世界地球日前夕,我們與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東勢林區管理處及屏東林區管理處,再次攜手贈苗予旅客的活動,於高鐵桃園站、台中站及左營站同步發送共3,600株萊特氏越橘、桃金孃、凹葉柃木、毛胡枝子、土肉桂、山櫻花、白水木、灰木、野牡丹、春不老、金門赤楠、厚葉石斑木、蘭嶼羅漢松等台灣原生種樹苗,藉此推廣台灣高鐵數位化票證,號召旅客及民眾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此外,車站贈苗所使用之苗盆,不同以往的膠盆,改為林務局研發之環保可分解紙漿材質,讓環境綠化也能落實環保永續。
台灣高鐵攜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辦理林地認養三年計畫,本次共認養雲林西螺埔心段1.35公頃及屏東恆春5公頃兩處國有林地進行造林,並於2022年5月上旬由董事長領軍,率領總經理及150名主管員工前往雲林造林地,栽種台灣樹欒、台灣樹蘭、苦楝、白水木、草海桐及黃槿等3,807株台灣原生防風固沙樹苗,宣示保護環境決心。

台灣高鐵公司自2016年起推動「集拾行垃」公益淨灘活動,迄今共累積超過3,774人次熱情響應,累計清理海洋垃圾高達18,083公斤。台灣高鐵公司2023「環境永續深耕行動」公益植樹與淨灘活動,自4月中旬起,由南到北分別在:燕巢總機廠及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雲林縣台西鄉蚊港村、彰化縣線西鄉番雅溝出海口及桃園市蘆竹灘釣場接連舉辦一場植樹及三場淨灘活動,落實環保理念,凝聚共同投入ESG目標的熱情,實踐低碳生活的願景。2024年更新增二梯次「一日農夫」之活動,提倡對環境友善的消費方式,使人類與大自然共同永續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