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社會

乘載社會,發展在地
台灣高鐵希望透過自身企業影響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實踐社會公民的責任。2024年本公司投入社會關懷之贊助金額近新臺幣2,700萬元,盡心貢獻一己之力促進臺灣在地共好。
我們除長期投入鐵道文化的保存,亦支持推動在地藝術發展,2024年贊助「灣聲樂團2024新年音樂會」、「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永續啟航」等;更多有關高鐵深耕藝術與文化、促進社會關懷及推動生態復育等專案或計畫將於接續小節說明。
深耕藝術與文化
本公司自2015年起推出「藝起來高鐵」專案,提供車站免費空間讓具有表演經驗的團體、個人申請進行歌唱、舞蹈或音樂演出。迄2024年底為止,累積達755個團體、21,150人於高鐵9個車站進行演出。台灣高鐵盼藉「藝起來高鐵」活動,讓藝術更接近民眾,旅客能在高鐵旅程中,近距離感受美好而動人藝文氛圍。

為鼓勵同仁利用工作之餘,參與藝文活動、感受藝文氣息陶冶生活,開拓視野,2024年辦理「台灣高鐵藝文饗宴」系列活動有親子共賞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狂美交響音樂團」,闔家欣賞的「綠光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熱門暢銷的「經典百老匯音樂劇-媽媽咪呀」,還有溫馨的電影包場「愛情城事」及「乒乓男孩」等強檔好戲接連推出,共辦理26場次,員工及眷屬計2,156人參與,展現本公司重視員工身心靈平衡與深耕在地文化的用心。

台灣高鐵積極推動鐵道文化教育,歡迎外界實質探索自興建期起即著手收集土建、軌道、車站、基地及核心機電等不同標段,於建設期間所規劃各式設計圖稿或資料、契約文本與簽約文具、執行工程所使用的工具與設備、各式慶典用品與紀念物,甚至是專案人員證件、生活小物、個人宗教信仰物品的各種文物,成為軌道業文物蒐集的先行者。自2003年展開「台灣高鐵文史典藏計畫」,將蒐集文物展示於「台灣高鐵探索館」,自2017年1月開館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27萬人次蒞館參觀,使高鐵探索館成為鐵道文化與公共服務的新平台。本公司另透過台灣高鐵探索館網站,以「數位探索館」形式提供VR導覽主題區,讓民眾能不受地域限制,自由探索高鐵故事及鐵道知識,累計至2024年底已有15萬人次前往瀏覽。
台灣高鐵核心系統承商於興建後期為確保台灣高鐵700T列車正式運轉時的行駛安全,2004年特將日本製造也是世界第一次用於商業運轉的高速鐵路系統車輛0系新幹線列車車廂改造為「限界測量車」,以進行高鐵全線建築限界量測與調整,使台灣高速鐵路計畫如實完成。承商退場前贈與台灣高鐵公司收存,本公司繼於2018年啟動0系新幹線列車文史調研及整飭計畫,修復後,2023年底正式於台南車站廣場展出。改造之0系車輛因檢測探針環繞車身,承商工程師視其有如日本江戶時代最高級別藝妓的髮簪暱稱為「花魁車」,亦是台南展區以「花魁車地景公園」命名的緣由。

促進社會關懷
連續舉辦14年的台灣高鐵「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2024年為幫助身心障礙及弱勢孩童彌平學習起點落差,持續與「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攜手合作,邀請各界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共募得新台幣逾1,000萬元,預計可支持2,342位偏鄉學童及家庭。本計畫14年來累計募得善款超過新台幣1.76億元,已成功幫助超過3.3萬位孩子順利就學、快樂成長,希望透過高鐵列車與車站所募集的愛心,把溫暖與關懷傳遞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自2012年以來,台灣高鐵於總公司及各車站舉辦「寒冬送暖 捐血傳愛」公益活動,眾多熱血員工、愛心旅客及民眾的積極參與,為社會增添溫暖力量。2024年共有高達1,646人次挽袖捐血響應,募得2,536袋熱血;至今累積募得超過28,000袋熱血,為血庫存量不足的寒冬時節,注入滿滿的暖流能量。

自2009年起,台灣高鐵開辦「微笑列車」專案,與各地非營利組織及社福機構合作,協助弱勢族群以免費或優惠之票價搭乘高鐵出遊,讓他們能體驗臺灣不同縣市的風土人情以及美景。截至2024年為止,「微笑列車」專案已協助902個弱勢團體,合計150,303人次搭乘。

台灣高鐵自2008年起辦理「高鐵營隊」寒暑假活動,提供年輕學子深入了解鐵道產業的管道,給予學習鐵道產業專業知識的機會。營隊活動以學齡分為大專組、高中職組、國中組及國小組等4個組別,寒假期間每組舉辦1梯次,暑假期間每組舉辦2梯次,全年共計舉辦12梯次,2024年度共計277名學員參與,獲得學員熱烈迴響。

推廣生物多樣性
台灣高鐵為守護水雉的棲息地與生存,與政府及民間團體共同設立「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積極與專家學者合作,也推動志工參與。過去26年以來,台灣高鐵已挹注超過 7,103萬元之經費於水雉復育行動,而根據臺南市野鳥學會統計資料,園區內棲地水雉族群數量已由2000年的單年繁殖成長9隻(雌鳥、雄鳥、雛鳥成長總數)提高至2024年單年繁殖成長24隻;隨著水雉棲息面積擴大,大臺南地區之水雉數量由2009年275隻,大幅成長至2024年為3,030隻,可見高鐵水雉保育工作的推動成效,也為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力。
同時,台灣高鐵推動生態教育,協助製作園區解說教材並設計展示區與互動區,完整呈現復育成果。「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成立至2024年已有近29.2萬人次入園,不僅提供民眾認識水雉生態,亦獲得國際生態保育單位的認可,成為少見之「開發與保育共存」成功典範。
台灣高鐵自2016年起推動「集拾行垃」公益淨灘活動,迄今共累積超過4,100人次熱情響應,累計清理海洋垃圾高達19,931公斤。2024擴大為「環境永續深耕行動」,包含二場一日農夫及二場淨灘活動落實環保理念,凝聚共同投入ESG目標的熱情,實踐低碳生活的願景。

台灣高鐵響應「2050淨零排放」國家減碳目標,以「100% THSRC RECYCLED」為理念,推動多項「永續循環行動」,包含使用全線車站回收的寶特瓶及微波食品餐盒,再生開發環保制服、環保共享傘、環保棒球帽、環保原子筆、環保購物袋、環保摺傘等;並將車廂座椅頭靠墊、列車上的熱飲杯蓋更換為減塑材質,於2024年成功減少17公噸廢棄物,相當減碳近48公噸。台灣高鐵透過廢棄物再生,以具體行動實踐企業永續發展的承諾,未來亦將持續透過「永續循環行動」,讓高鐵減碳成效倍增,落實永續共好的經營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