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的供應鏈

在地採購
除與在地廠商積極開發具本土化能量的技術與設備,台灣高鐵在確保設備安全品質的前提下,積極導入在地化採購策略,減少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亦可兼顧採購成本,有效縮短設備轉換的前置期。同時協助在地軌道運輸業供應商獲得國際鐵道產業標準品質系統的認證,提升國內軌道運輸業供應商的形象與知名度。
台灣高鐵2023年財物類採購金額約32.97 億元,在地採購金額比例達60.17%。在勞務類採購方面,2023年採購金額逾97.66億元,其中98.9% 為在地採購。此外,台灣高鐵於2023年3月完成12組新世代列車總價約1,240.91億日幣的列車採購,然該採購案係專案性質故不列入計算,近三年勞務類及財物類採購項目及在地採購金額比例如下表:
在地採購金額比例

在地開發
為驅動本土軌道產業技術及更新能力成長,台灣高鐵積極拜訪供應商尋找在地替代開發物料。2023年共計拜訪在地供應商230次,完成114件替代性物料開發案。從2011年至2023年,替代性開發廠商共達135家,節省總金額約36.5億元。除擴大廠商徵選外,高鐵亦拓展與產官學研之合作,共同開發高速鐵路設備與系統創新技術,攜手為軌道運輸在地化發展貢獻一己之力,實現「國車國造」的目標。2023年相關合作案如下:
- 2018年9月至今與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電車線維修工程車國車國造」專案,整合設備零組件規格及供應廠商,設備國產化後有效降低維護與庫存成本,在設備穩定國產化後可降低維護與庫存成本並提高維修品質,同時提升本土化開發能力以及本土設備/物料供應比例,截至2023年12月已交付12台工程車,並階段性逐步汰換老舊工程車。
- 2021年,台灣高鐵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國產道岔控制機箱」,目前已啟用彰化站、雲林站及嘉義站共17處之設備,持續優化電路設計並提升設備效能,並逐步取代德國原廠轉轍器控制機箱。透過優化電路配置及箱體設計,不僅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同時也增進系統之可靠性。未來將以五年分批汰換,預計於2026年完成全線既有機箱更換。「國產道岔控制機箱」係百分之百自主研發,為全世界可程式邏輯控制技術導入道岔控制機箱首例,大幅降低繼電器損壞的發生機率並提升維運效率,此外,為使自主研發成果有妥善的保護,經申請已獲智慧財產局分別於 2023 年 6 月核准「轉轍器控制機箱」新型專利,以及 2024 年 5 月核准「軌道道岔控制系統」發明專利。
- 2021年高鐵自主開發本土新一代「道岔監控系統」透過數位化轉型專案,台灣高鐵重新設計智慧化道岔監控系統,除原有的監控功能外,再增加大數據分析預測報告、提前告警、顯示即時、歷史分析報告。於道岔發生故障前,先行執行保養及調整,防範於未然,並可大幅提高系統可靠度及快速搶修,2024年4月道岔監控系統新型專利已獲得智慧財產局核准。
台灣高鐵公司2023年起推出新一期5年中長期計畫,為旅客打造更加「安心乘車」的友善環境,鼓勵大家在疫情過後繼續支持大眾運輸工具,透過與國內廠商攜手合作,研發新式列車內、外部旅客資訊顯示系統,將原有LED螢幕形式換裝為4K高畫質全彩LCD螢幕,持續提升高鐵維修物料本土化比例。
在地商家
為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活絡地方商機,台灣高鐵在全線營運站點設置高鐵市集或在地物產館,以行動支持在地原料生產的商品,致力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以較低租金扶植在地商家設點於高鐵市集或物產館,藉以推廣在地生產商品。
- 苗栗及雲林站以較低租金委託台灣客家文創伴手禮企業社及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經營物產館,館內商品皆為在地小農或商家製作生產,可降低相關管銷費用,以適當價格直接販售予乘車旅客。
- 全線各站皆設有高鐵市集櫃位,以在地商家為主要進駐(招商)對象,例:桃園(阿仁牛軋餅)、新竹(春上布丁蛋糕)等,持續協助在地廠商創造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