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最新消息

國車國造 再創佳績 台灣高鐵與工研院、台灣車輛攜手打造 「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暨「柴液型調度機關車」
2019/07/03

台灣高鐵公司今(3)日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台灣車輛公司(台灣車輛)舉辦「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暨「柴液型調度機關車」採購簽約典禮,由台灣高鐵公司江耀宗董事長分別與工研院劉文雄院長以及台灣車輛蔡煌瑯董事長代表簽約。交通部林佳龍部長以及經濟部沈榮津部長均特別親自出席,見證台灣高鐵公司在配合推動「國車國造」政策以及提升軌道工業本土化能量上,再次創造的佳績!兩項設備均預計於2022年1月啟用,將可大幅提升高鐵列車維修效益,強化高鐵營運及旅客安全。

台灣高鐵「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簡稱BRT)由工研院協助研發,未來可在完成轉向架檢修及列車大修作業後,進行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運轉測試,有效提升高鐵列車維修品質及轉向架測試效益。這次新採購的3台「柴液型調度機關車」,則是由台灣車輛依高鐵維修需求打造提供專業整合、設計及製造,新製機關車配有雙駕駛室,不僅可提升機廠內工程車及列車的調度效率,遇緊急狀況時,還可執行700T列車救援任務!「柴液型調度機關車」具有與高鐵列車相容的控制指令/介面,3台機關車聯結後,即可由一位駕駛控制,並與700T列車聯結,同步控制列車剎車,確保救援時之車速及上下坡行駛安全!

交通部長林佳龍致詞時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軌道建設,軌道工業國產化結合技術自主化、維修在地化,就是國家重大政策!這幾年高鐵公司在營運及營收各方面都穩定成長,希望在整個軌道建設上,也能讓各相關營運單位一起提升,整合成「台灣隊」,讓各種產業能量輸出。他特別在交通部成立交通科技產業會報,一定要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從研發、產製到營運是龐大的產業鏈,有賴產學研一同合作。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工研院機械所運用科專計畫支持國產化自主設備開發,輔導廠商開發巡軌車馬達及巡軌車電池管理系統等國產化零組件,並於去完成高鐵公司電動雙向巡軌車,成效已獲肯定;今年再接獲高鐵公司委託,訂製「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期許高鐵與工研院雙方的合作,不僅落實輔導軌道產業國產化,及提升高鐵行車安全性之效益,同時亦達到法人科專藉由產研合作解決產業需求之目標。

江耀宗董事長指出,台灣高鐵公司今日可謂「雙喜臨門」,除再次與工研院合作研發「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可讓高鐵列車維修更有效率,提高運能效益以滿足旅客需求;同時,首次和台灣車輛合作,開發「柴液型調度機關車」,將可進一步確保機關車的聯結車速控制與行駛安全!

劉文雄院長表示,工研院多年累積在機電、控制、機構、振動噪音抑制與系統整合技術,為高鐵量身打造的這套BRT設備,不只測試能力媲美國際,更可應高鐵的需求額外增設多項全新測試功能,提升設備的實用性與擴充性,性價比(C/P值)遠勝於日、德機種。未來, 工研院將持續在強大的跨領域技術能量下,持續為高鐵公司服務,帶領台灣軌道車輛產業邁向國際水準,攜手創造更多藍海商機。

蔡煌瑯董事長致詞時,則特別感謝高鐵公司提供雙方這次首度合作的機會,台灣車輛從2017年開始投入本案的技術整合,進行可行性評估,為了能夠配合特殊需求,除了技術評估以外,也藉由過去所建構的各國供應鏈,進行洽商,努力克服本案輛數少、客製化等限制,藉由完全自主整合與設計,能夠提出完全符合使用需求的計畫。
典禮上也同步展示台灣高鐵與工研院過去合作開發多項系統產品,包括:「輕量化電動軌道巡檢系統」、「地下車床設備系統」、「鏇削廠專用牽引裝置與地下車床連鎖工程」、「繼電器測試系統」、「高鐵轉轍器測試系統」、「牽引馬達軸承振動測試系統」、「無人機智慧橋檢系統」、「設備系統模組」以及「軌道產業量測儀器與校正系統」等。

台灣高鐵持續配合政府「國車國造」政策,並積極推動軌道工業本土化發展,今日的簽約典禮,是台灣高鐵繼去年9月與中鋼公司簽約製造高鐵電車線工程車、今年2月與台達電子、凌群電腦攜手打造新一代智慧型「高鐵旅客資訊系統」以及4月與中科院完成新一代「列車駕駛模擬機」後,再一次結合國內優秀廠商,落實「國車國造」及在地採購的策略目標,希望結合台灣廠商與學研單位的研發能量,進一步落實「技術自主化、維修在地化」之企業目標,更發揮台灣高鐵「領頭羊」角色,帶領本土軌道工業持續邁進!